锦州苹果廉政文化网欢迎您!
 首 页 景区风貌 网上展厅 参观动态 苹果故事 七进七创 工作园地 法规课堂 警钟长鸣 廉政风采 清风文苑 家规家训
各县区成果展示
黑山
北镇
凌海
义县
古塔
凌河
太和
开发区
松山
 
  凌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七进七创 >>  各县(市)区成果展示 >>  凌海  

建设文化强市 增进人民福祉

时间:2015-05-21 18:00:18      来源:凌海市纪委      点击: 【字体:

    文化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肌体里无处不在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和魂。文化有直指心灵的力量。用先进文化引领发展,发展将呈现境界之美,用先进文化浸润生活,生活将呈现细节之美。只有文化才能让人类坚守自已的精神家园,也只有以文化人,人的素质和境界才能全面提高,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市委提出,要站在事关凌海兴衰的战略高度,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不断锻造城市的筋和骨,提振干群的精气神,为构建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民生幸福、生态良好的新凌海提供强力支撑。

加强责任文化建设。责任文化是“人人都讲责任的文化”,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加入责任的成分,即是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如,唐渊提出的组织文化八字方针“责任、主动、合作、纪律”,“责任”包含主动、合作、纪律。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纪律性、主动性,也就没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对凌海干部而言,这种责任就是凌海54万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振兴凌海经济的历史使命重于一切,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先于一切。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担当背后是品格,是境界,是能力。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要把强化敢于担当的精神作为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将弘扬敢于担当的作风作为各级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广大干部敢于担当的自觉、善于担当的本领。要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动真碰硬的好干部,推动形成鼓励担当、崇尚担当的良好环境。要加强责任文化的宣传教育。采取学习交流、现场参观、典型引导、主题演讲等形式,把“工作就是责任”、“责任胜过能力”、“责任提升觉悟”、“责任保证绩效”、“责任成就卓越”体现在各项工作之中。要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落实。围绕实施“四大战略”,建设“四个凌海”、构建“126”园区发展新格局,培育三大百亿支柱产业,实现三农“强富美”。打造温泉生态旅游、健康食品、新能源、特种合金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实施好就业保障、教育提升、健康促进、安居暖房、便民利民等民生工程,重特大项目推行包保实名制。从落实终端层层传递压力,使每名干部压力责任一齐上身,动力措施同步到位。要树立正确的干部导向。旗帜鲜明地树立干部的政绩在于群众的利益,干部的前途在于群众的幸福这一导向,注重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培养选拔使用干部,既让干部接地气、见阳光,更要着雨露、蹲蹲苗,既重发展战果更讲发展成本,既看显绩又看隐绩,防止干部图虚名、百姓招实祸。要解决履责中的“亚健康”状态。按照“全域、全面、长期、长效”原则,开展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活动,解决工作中“只图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强化对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窗口服务单位的责任分解、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围绕人人知责、自觉履责、勇于担责、群众问责,打造一个完整坚固的责任链条,强力约束广大干部增强对上对下对己负责的一致性,培养造就一支对凌海事业有高度忠诚感和责任感的干部队伍。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机关文化是以干群为载体,以体现工作职责为特征,以追求向上和铸就职业化工作群体为目标的先进文化,是机关群体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规范的机关行为,不仅是一种外在表征,而且是一支队伍思想、品德、作风、业绩等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机关如一个大家庭,门风好、家风好,就会潜移默化带动一方清正党风、清明政风、清淳民风。教成于上,化成于下,上行下效。当前,部分机关干部身上出现的思想滑坡、精神“缺钙”、荣辱错位等现象,主要是重业务建设轻文化建设,忽视了包括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的价值观造成的。因此,要从市四个班子机关做起,把机关文化作为一项健康产业来抓,增强机关文化意识,打造机关文化平台,营造机关文化环境,规范机关文化行为,推动机关文化创新,提升机关文化品位。通过建设文化长廊、观看先进事迹片、格言警句宣传、举办知识讲座、读书心得交流等形式,将机关文化的要素融入工作、寓于生活,不断延伸素质的“长度”,拓展人生的“宽度”,彰显形象的“高度”。要出台凌海市党政机关干部行为规范细则。市直机关和乡镇要以“环境、效率、形象、纪律”为重点,弘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践行“人讲优秀、事争一流、艰苦奋斗、精进不休”的机关精神,做到惜时如“金”,加强学习;奋发如“木”,昂扬向上;包容如“水”,维护团结;激情如“火”,忘我工作;奉献如“土”,提升修养,争做对党忠实、工作唯实、作风扎实、处世朴实、律己严实的好干部,树立脑中有政策、脸上有汗水、心中有群众、手上有典型、脚下有泥土的良好形象,以强有力的行为文化建设展示凌海各级党政机关的新风貌。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于一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行政理念,有利于形成从政人员廉洁自律、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形成社会成员遵纪守法、文明诚信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形成依法办事、民主法治的制度文化,有利于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不勤不廉更坏事。要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底线思维,把廉政文化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反腐倡廉建设全局,实施廉洁理念培育、廉政文化覆盖、舆论传播引领、长效机制保障四项工程,深化“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教育和政德官德孝德教育,组织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创建活动,在筑牢防线、保持常态、传递正能量、形成合力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干部成长安全、项目建设安全、资金管理安全。发挥“凌水清波”廉政文化品牌和“七进七创”的带动推广作用,开展“读廉书、上廉网、观廉片、学廉识、写廉文、听廉课、办廉会、做廉题”活动,树立一批勤廉双优典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合力效应。按照上级党委有关规定和市委文件精神,扎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好形象凝魂聚气,打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升级版。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与制度相关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文化品位的总和。它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物质文化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规则层面和秩序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文化价值的制度和没有制度形式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没有文化内核,空有制度一堆,到头来制度势必在文件上落实,在实际中落空。从工作实践中看,少数人做得好靠自觉,多数人做得好靠制度,好风气离不开好制度的护佑。如果制度不给力,好人就会吃亏,甚至可能变坏。因此,我们要抓住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这个关键,全面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各领域办事制度的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防止制度建设“碎片化”,建立人人在制度中,人人在约束中,人人在监督中的保证机制。培育一种认同制度、敬畏制度的文化,让制度和人形成良性互动。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制度创新。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上级有关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在日常治理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制度文化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公信力,防止“不把制度当依据,只把制度当道具”的现象,避免制度执行遭遇“稻草人”的尴尬。

加强节约文化建设。节约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任务,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和弘扬节约文化,培育营造节约氛围,事关节约型社会的创建,事关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筑牢节约文化的思想根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社会怎样发生变化,节约思想和节约文化永不过时。要树立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观念,让“崇俭抑奢”逐步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加强节约文化建设的制度性安排。以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解决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用节约文化引领节约行为,把勤俭节约升华为一种国民精神和社会责任。做到党政一把手以身作则,狠刹浪费之风,严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严查车轮和舌尖上的腐败现象。要抓好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节约型科室、节约型家庭的创建,以上率下引导干部群众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节约一斤粮、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气、一滴油、一张纸、一分钱……真正让勤俭节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全社会的新时尚。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的文化。和谐文化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凌海,既需要较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证,也需要良好的文化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文化条件就是包容。包容的核心涵义就是宽容、容纳。它不仅是一种值得广泛提倡的公民美德,而且是实现凌海和谐必然要首先营造的社会氛围。包容是一门学问,学会包容的人,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包容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你随随便便可以得到、可以舍弃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是一种善良的结晶,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它是人修身养性的一本“真经”。包容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心、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它是香兰被人踩倒却留香脚底的气质。包容是一种幸福,能够包容别人是一种幸福,让别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种幸福!人生一世,不能使自己在琐事困扰中作茧自缚,更不能在无尽痛苦中渡过。包容是赢得朋友的保证。包容他人对自已有意无意的伤害,是让人钦佩的气概;包容他人曾经的过失,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包容他人对自已的敌视、仇恨,是人格至高的袒露。包容是人生的财富。行包容他人之举,才真正地拥有了那份广阔,那份坦然,那份自然的心胸,这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和谐温暖人心,包容弥足珍贵。只有包容才能使社会更和谐。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需求多种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把“天和、地和、人和、己和”作为每个凌海人的追求,弘扬和谐包容精神,进一步树立开放理念,拓宽视野,敞开胸怀,比学先进,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在包容引导的和谐环境中塑造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社会氛围。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增进团结这个重点。团结是政治和谐的体现。团结就是力量。懂团结是智慧,会团结是本事,真团结是境界。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率先垂范,以同舟共济“一条船”的思想意识、五湖四海“一条心”的博大胸怀、齐心协力“一股绳”的工作姿态,影响和带动班子成员增强党性至上的政治境界、事业至上的工作境界、他人至上的人生境界、奉献至上的思想境界,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形成同心同向同力的团结协作氛围。要把握整体性、突出群众性、强化实践性,提升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重点,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庭院文化,创建和谐乡村、和睦邻里、和气家庭等活动,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成为人们的道德习惯,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凝聚起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为构建和谐凌海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要坚持服务为先、机制领先、基础优先,保持“四个从严打击”的常态化高压态势,扎实解决影响和谐的源头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努力消除社会矛盾的生长点,开创凌海和谐人人有责、和谐凌海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诚文化是诚信文化的核心和行为动力。信文化注重的是条件性的德性,带有工具性的色彩。诚信文化是社会各个领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文化,是立人之本,齐家之要,处事之道,兴业之宝。诚信文化建设既要着眼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使诚信文化深入人心,又要立足于人们的行动,使诚信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只有将诚信的内在自律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得诚信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人们的共同信仰和追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目前,失信主体多元化、失信手段多样化、失信后果严重化带来的诚信危机本质上是文化的危机。要加强干部队伍的诚信建设。把诚信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必修课,将诚信纳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服务型政府建设、干部述职述廉和评先选优。强化诚信待民、诚信约束、诚信规范、诚信考评、诚信监督。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中华传统文化的播种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党政机关的诚信建立起干群之间的阳光互信。要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诚信体系。突出抓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组织开展诚信部门、诚信单位、诚信科室、诚信公务员、诚信企业、诚信市场、诚信学校、诚信公民等活动,树立一批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助推全市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道德、舆论、教育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深入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真正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多处受制”。要围绕有助于形成人们对社会其他成员讲求诚信行为的理性预期,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地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制度,使诚信文化建设获得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坚持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市场有路诚为径,商海无涯信做舟”、诚信义利观等教育。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执法执纪部门的失信行为,要公开点名曝光。对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失信事件,要责任倒查,并依法依纪处理。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让诚信成为凌海的一张名片。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素。是有关法律的物质成果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法治文化建设是以文化活动方式培育人们的尊法心理、守法理念和依法行为的工作总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是加快法治凌海建设的现实需要。要以提高依法治市水平、继续争创省平安示范县(市)为目标,大力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到行政、司法、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体现在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各个层面,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构筑起县乡、村屯、农户三级法治文化阵地网络。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公园、法治街区建设以及中小学的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形成一批传播法治文化的主阵地。推动法律“六进”,综治“三级联创”等活动的有力有效开展,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广大群众的法治文化修养。要增加法治文化的“民意元素”,选择百姓关心、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增强与群众的交流互动,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和支持法治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生态文化是促进天人和谐的凝聚力,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源动力,是建设美丽凌海的向心力,是开创凌海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驱动力。要以创建省级生态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夯实生态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突出抓好金属冶炼压延业、精细化工产业园、宏基园精制糖、仁禾生姜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培育风力发电、新能源设备制造为核心的低碳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打造生态文化发展的产业载体。加快推进资源型生态文化产业群、品牌型强势生态产业区、休闲型生态文化产业链的整体开发建设。要以“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五大工程为重点,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南新区和水清、岸绿、景美的金城风情小镇,提升“三园两场”建管水平。实施引天然气入城、街路保洁扩面、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推动“四城联创”提档升位。完成建设100个典型示范村,1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造林7万亩,大中修农村公路112公里,建设村内道路70公里,行政村安路灯等项工作。要建立社会公众参与体系,形成生态文化建设的合力。推广小上村、新站村等生态家园建设典型。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提倡使用新型能源,食用绿色食品,对生活垃圾分级分类处理,营造生态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和生态文明“五进”活动,确保生态文化持续发展。要开展生态文化公益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共建生态文明的公信度和参与度,增强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自我约束力和社会影响力。

 加强民生文化建设。民生文化是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标所在,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土壤,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而又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资源和民族根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原动力,是幸福凌海的重要衡量标尺。要强化民生文化的产业支撑。发挥凌海人文、资源、区位三大优势,加快九华山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延长辽沈战役前线指挥部、萧军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带动现代文化物流业和金融、信息、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以大有天沐温泉度假区、吴楚庄园为先导区,打造南温泉、北沟域的旅游休闲产业带,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互利共赢中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抓住锦州凌海同城化的机遇,打造20分钟城市文化圈和半小时农村文化圈,拉动文化内需,扩大文化消费。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民营文化类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扩张,增强文化产业对全市各项民生事业的贡献率,使其成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凌海的强力引擎。要围绕统筹推进以“居住社区化、就业非农化、保障社会化、受益多元化、待遇市民化”为价值取向的城乡一体化,加强文化民生的保障。强化文化规划,让文化民生进决策;强化政策保障,让文化民生增投入;强化体制创新,让文化民生有活力。加强文化民生的培育。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深化,“文化自主”向“文化共建”深化,“一花独开”向“百花齐放”深化。以此培育地方文化火种,不断给文化土壤“增肥”,在资源整合中形成合力办文化,开放办文化,全民办文化的氛围,切实增强民生文化体系的交融力、影响力和浸染力。加强文化民生的供给。加强文化供给的课题式研究,推进文化供给的项目式生产,实现文化供给的便民式服务。加强文化民生的建设。民生是发展之源,强市之本。要集全市之力,把民生文化建设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行有通衢上。坚持贴近群众兴趣所在、情感所需、利益所期,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大力发展幸福导向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强身健体”的城市民生文化建设、“固本强基”的农村民生文化建设为载体,统筹抓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道德信贷等文化民生工程及各项文化惠民项目的配套建设,构建大型文化设施+县乡文化馆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畅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民生文化的阳光普照在广大群众身上。

实践证明,文化是资本,是资源,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民生。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实现凌海速度与质量的同步跨越,城市与农村的统筹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快好相长,谱写中国梦的凌海新篇章。中共凌海市委书记  赵金波)

版权所有 锦州苹果廉政文化中心  免责声明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果树农场南山一村88号
电话 :3786869    邮箱 jzpg1234@163.com(网站专用) jzjwxjs2388857@163.com
网络技术支持  辽宁维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信息备案号  辽ICP备14005436号-1